“你曾梦想过做一位‘咖吧老板’吗?你了解创立一家店都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吗?”今年,普陀区职业教育联盟在红湾创业星工厂举办了“做一天创业者”创业实践活动,来自普陀多所职业学校的学员们“学做一天咖吧老板”,通过“培训+实操”,提升就业能力。一天的体验下来,学员小陈感叹道,“这场活动让我深感经营一家店的不易,除了要有创业知识,还要学会灵活的沟通方法以及店铺经营等技巧。”
为适应当下行业企业发展和社会实际的需求,近年来,普陀区不断推进在职员工综合素养与学力提升培训工作创新发展,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服务。
“校企互动”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
技能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普陀区依托职教联盟创新实践基地,加强企业和园区与区内职业院校的合作,实现项目和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职前学历教育与职后社会培训的联动,创新模式受到企业、员工的欢迎。
今年,上海先达、绅瑞汽车、颖幡科技、友旺环境等一批普陀区产教融合基地积极与普陀各所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其中,上海绅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携手上海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海绅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坚持工匠精神,致力于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服务维修队伍,提高服务品质,而汽车服务正是上海曹杨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专业。绅瑞汽车负责人张金彦表示,“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引入上海曹杨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资源,为员工加强汽车维修、服务、营销、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以及业务能力。”培训聚焦专业素养和基础素养等专题展开,参与学习的员工均表示受益匪浅,“我们在培训中的收获满满,所学内容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专业的帮助与支持。”
此外,如何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课程,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得到更专业的技能培训?普陀区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推动园企合作,在区职教联盟的引领下,区内科创园区、企业和职业院校强强联手,不断完善培训模式。
创业星工厂是普陀的一家创业园区,也是区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园区负责人王翀介绍,“创业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适应工作氛围,提升对自身创业能力的评估。除了此类形式,我们园区还与区内多所职校拓展合作,以‘送教上门’形式,帮助青年学生创业。其中,‘学做一天咖吧老板’的创业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创业星工厂还结合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了专家资源库,邀请“大咖”为创业群体提供辅导。目前,创业星工厂的课程,既有职业规划、创业指南,也有演讲培训、企业管理,还有人才招聘、劳动关系保障等内容,覆盖创业者多维度的需求,受到学员的好评。
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运用,进一步赋能了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在各类职业培训中,普陀区引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简称学分银行),建立“积分制度”,采用累积学分的方式,构建市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参与职业培训的学员可以通过扫描学分银行“申学码”,完成打卡考勤等智能监管功能,学分银行还可以对各单位培训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真实记录,以供后续总结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申学码”在培训中首次使用就产生了5500多人次的信息记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试用“申学码”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样的管理形式智能、高效,提高了培训的精准度,也可以引导员工更好地提升自我。”
据了解,学分银行推出了“上海市民个人学习账户(申学码)”小程序,通过“申学码”实现扫码、亮证、上传、学习档案、成果证书五大功能,目前已有超10万实名用户使用。通过学分银行参与培训的人员,满足相关条件可获得“1+X”证书,即“1”本学历证书和“X”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授之以渔”携手共建技能社会
2022年,普陀区将继续推动“员工综合素养与学力提升”培训项目。项目聚焦重点技能、产教融合等项目展开,涵盖政策理论知识、职业道德、健康素养、文明素养、职业生涯辅导等内容。同时,加强技能培训载体建设,搭建职业技能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畅通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
区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升人才素养的重要工作,能提高学员的参与感、满意度,希望今后这类培训能够覆盖更多人群,比如区域内的失业青年等,结合就业形势和新兴行业的需求,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服务,形成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开展“员工综合素养与学力提升”,是惠企、惠民的好事,普陀区将积极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及相关文件要求,支持企业、职业院校、社会组织,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各类培训,促进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适应当下行业企业发展和社会实际的需求。